又黄又粗暴的纯肉视频,做暖暖视频大全高清,成人啪精品视频网站,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

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行業資訊

“謝家灣學校”的體育療愈課:身體動起來 情緒好起來

發布時間:2024-09-05 08:30:00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周思宇 伍鯤鵬

孩子們明顯發現運動后自己變得更快樂了,也因此更喜愛上體育課

這里的孩子們長得高、長得壯,平均身高超過區域平均水平5厘米,肥胖率低于區域平均水平11.81個百分點,“小胖墩”“小眼鏡”越來越少

謝家灣學校力求讓每一個孩子都會運動、樂運動、愛運動,幫助孩子們在日常化的體育運動中找到快樂、得到成長,身體更健康、心態更積極

重慶謝家灣學校為青少年抑郁開出的運動處方,正在得到越來越多的接受和認可。

2022年,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對我國3萬多名10至16歲中小學生調查發現,約14.8%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風險。

而在謝家灣學校,學生心理疾病患病率不足1%。

在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多發的當下,謝家灣學校依托每天一節體育課、課后70余個體育社團、每學年開展四大球類聯賽等豐富的日常體育活動,關照孩子心理健康,孩子不僅由此磨煉出健康的體魄、健全的人格,學業成績也始終在重慶名列前茅。在謝家灣,平均每個學生每天參與體育運動的總時長超過120分鐘。

“體育運動對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謝家灣學校黨委書記劉希婭說,學校著力以體強心,幫助每一個孩子在體育運動中找到快樂、得到成長,身體更健康、心態更積極。

重慶謝家灣學校開展班級足球聯賽(2024年4月攝)周穎攝

身動 氣壯 情暢 心平

“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們就在球場上揮灑汗水,仿佛把煩惱都拋開了。”謝家灣學校八年級學生李源說,在體育運動中自己不僅收獲了快樂,遭遇挫折時也比以前更為堅強:“今年的一場排球比賽中,我們班打得格外艱難,雖然最后一局還是輸了,但過程中的逆風翻盤非常鼓舞人心,只要拼搏過就不遺憾。”

李源的班主任馬威有時也和學生們一起打球。馬威告訴記者,過去的李源不像如今這樣性格堅韌。初一時,李源一度找不到學習目標,有時考試受挫很受打擊。后來進入籃球社團,李源在比賽中培養自己的抗壓能力和樂觀心態,心理越來越成熟,也成為班級管理的小助手。

馬威表示,初中階段的孩子往往會經歷“14歲現象”——這時他們情緒豐富、較為敏感,在親子關系和人際交往中容易發生沖突,處理不當可能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與其反復說教,不如拉上他們去戶外運動,鍛煉學生心性。”

從這個意義上,馬威并不覺得輸掉那場排球比賽是壞事,反而把它當作孩子們交流的契機:“運動中孩子們會把心里話表達出來,尤其是獲得勝利、遭受挫折后。在開放的戶外環境中,老師也相對更容易和學生做朋友,幫助孩子解決心事、化解矛盾。”

不只是性格變得堅韌。長期堅持體育鍛煉,也讓謝家灣學校的不少學生自信開朗。畢業生張冬涵就是受益者之一。

由于從小體弱多病,張冬涵一直被認為與運動無緣。“他剛開始打球時又瘦又小,不愛說話,躲在角落里看起來非常孤單。我注意到他對籃球的喜愛和熱情,讓他加入了球隊。”體育教師猶俊峰說。

猶俊峰介紹,張冬涵進入校籃球隊后訓練刻苦勤奮,很快展現出超越同齡人的球技,并在五年級時當上球隊隊長,帶領隊友奪得區籃球比賽冠軍。

作為教練,猶俊峰對張冬涵性格和精神面貌的變化感慨不已:“訓練和比賽中,他不再沉默寡言,主動與隊友、教練、裁判和對手溝通交流,在球隊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自信。”

預防青少年心理問題發生、紓解青少年抑郁情緒,體育運動的價值不可忽視。

秉持這一教育理念的劉希婭解釋說,體育運動能增進同伴互動,調節情緒狀態,從而有效緩解學生的壓力、焦慮和抑郁等負面情緒。同時,學生在體育運動中能提升自我控制力和執行力,在不斷挑戰和超越中更深刻地了解自我潛能,從而更全面、積極地認識自我,對個性塑造及未來成長帶來深遠影響。

體育活動帶來的情緒變化清晰可見。該校體育學科組副主任謝國銳介紹,在他們開發的“運動與情緒”等融合課程上,孩子能夠直觀感受到運動對情緒調節的積極作用。

謝國銳舉例說,體育教師會在運動場貼上由淺到深的彩色貼條,于課程之初讓學生根據心情狀態站隊,心情越好所站區域顏色越深,課程結束前再排列一次。“往往一開始每個顏色區域人數相差無幾,但運動后站在深色區的人會更多。孩子們明顯發現,運動后自己變得更加快樂,因此更加喜愛上體育課。”謝國銳說。

走上操場就是心病良方

把體育運動作為關照每一個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載體——謝家灣學校著力推動體育活動成為每個孩子觸手可及的日常,讓孩子走上操場、愛上操場。

一個普通的上學日下午四點半,記者步入謝家灣學校,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熱火朝天的運動畫面:教學樓間的方桌上,二年級的孩子正和五年級的孩子于棋盤上捉對廝殺;不遠處的田徑場上,數十名學生練習棒球投球和擊打,球棒擊球的聲音不時響起;樓前小廣場旁十余名孩子在拉空竹,空竹飛上天空的剎那激起一片歡呼……

從排球到棒球,從籃球到足球,每個孩子都可以在校園找到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體育在謝家灣學校已經成為日常教育的重要部分。

一些相對小眾的體育項目,也能在這里找到練習的場地。

教學樓間的擊劍場地上,七年級學生李沐陽正在練習擊劍。“我最喜歡的運動員是江旻憓,我想像她一樣成為優秀的擊劍選手。”李沐陽說。

每學年,謝家灣學校的孩子都能以走班形式自主選擇一項體育社團,社團活動在每周課后服務時間開展,以培養學生運動興趣為主,涵蓋跳繩、網球、羽毛球等普通體育社團,機器人、航模、國際象棋等智力運動社團,拉丁舞、啦啦操等藝術體育社團,數量共計70余個。

三年級的排球聯賽、四年級的棒球聯賽、五年級有籃球聯賽、六年級有足球聯賽……對謝家灣學校的孩子而言,全年都是運動季。

開展體育活動離不開良好的硬件設施和師資。謝家灣學校配齊配足體育場館和設施設備,共有58名涵蓋武術、籃球、田徑等專業的體育教師。他們每周常態化開展身體素質訓練,進行學科教學研討和交流,在保障學校體育課高質量進行的同時,不斷提升自身體育教學水平,為孩子提供精細化運動指導。

謝家灣學校五年級數學教師、班主任郭旗說,體育老師會和各班班主任保持良好溝通,關心學生的近期學習狀態。“如果學習比較緊張,就設計一些有趣的體育比賽,充分緩解壓力;如果較為輕松,就設置耐力訓練和力量訓練,加強孩子身體素質。”

在謝家灣學校的課程改革中,強化體育是鮮明的改革內容之一。多位教師告訴記者,謝家灣學校要培養的是吃飯好、睡覺好、運動好、心情好、品行好、學習好的“六好學生”。

瞄準“六好學生”的方向,謝家灣學校的孩子們長得高、長得壯,平均身高超過區域平均水平5厘米,肥胖率低于區域平均水平11.81個百分點,“小胖墩”“小眼鏡”越來越少。

“一克的預防,大于一噸的治療”

讓孩子走上操場的前提,是要讓孩子愛上操場。

“為什么有的孩子喜歡體育卻不喜歡體育課,這與體育運動的評價導向密切相關,如果體育課變成強制參加體測或反復訓練單一技能,自然變得無聊無趣。”劉希婭說。

為了提高體育課在學生中的受歡迎度,謝家灣學校一方面加力給體育課提質。

“為了更為科學地開展體育課程,也為了孩子有更多時間走出教室,學校設置‘5+1’體育課程。即每個班級每周5節體育課、1節班級特色體育運動,每節體育課60分鐘。”該校體育學科組主任丁偉健說。

丁偉健介紹,學校編寫了全國第一套《小梅花體育叢書》《小學體育教學建議》,書中不但有跑、跳、投等運動技能學習,還融合積極情緒、保護視力、合理膳食等內容。“這不但能確保每節課都按照《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進行,而且有效提升了體育課的質量,讓孩子在每周6小時的體育課內,充分感受到運動的快樂、釋放壓力和負面情緒。”

謝家灣學校還通過研發自編操、五子棋游戲、(模仿)動物運動會等50余個綜合性體育專題活動,加強體育與藝術、科學等其他學科的融合,讓孩子既鍛煉身體,又能提升知識視野、藝術審美、合作精神等綜合素質,最大限度發揮運動的價值,讓孩子愛上體育、愛上運動。

另一方面,謝家灣學校探索體育與心理日常融合的方式,注意在體育課中融入心理學知識,激發學生學習、了解心理情緒知識的興趣。

“一克的預防,大于一噸的治療。”謝家灣學校“情緒生活”課程教師羅亞表示,教師會在課堂教授應對心理困擾的方法,在體育運動中及時疏導孩子情緒,讓他們的身心得到舒展,從而預防心理問題的出現。

“讓每個孩子按照自己的優勢發展、不辜負每一個孩子的潛能,是我們一直以來的追求。體育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強身健體,更要讓孩子們心理更加健康,擁有更多積極的心理品質。從腦科學、生理學等角度看,這也會對提高孩子們的學業成績和綜合素質大有裨益,這就是體教融合的真正意義。”劉希婭說。

西南大學體育學院教授郭立亞表示,體育是最綜合的學科之一,體育不僅能提升孩子們的身體素質,還能讓孩子們在運動中享受幸福和快樂、在團體比賽中培養集體主義精神等。特別是體育競賽有失敗有挫折,對他們的意志力、受挫抗壓能力也是很好的錘煉。

劉希婭說,學校應注重全員、全過程、全場域實施體育教育,上好每一節體育課,讓每一個孩子都會運動、樂運動、愛運動,長得壯壯的、練得棒棒的,身心和諧發展。 (李源、張冬涵為化名)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周思宇 伍鯤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