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黄又粗暴的纯肉视频,做暖暖视频大全高清,成人啪精品视频网站,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

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行業資訊

青少年抑郁癥成重大公共衛生問題 盤點我國人工智能應用最新進展

發布時間:2024-08-23 10:34:29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辛理

當地時間8月21日,科技富豪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表示,其大腦植入設備在第二名試驗患者身上顯示出良好的效果。馬斯克此前表示,Neuralink的腦機接口設備將有望用于抑郁癥等精神類疾病的治療。

抑郁癥正在成為現代社會重要的精神疾病,而且年輕化趨勢嚴重,抑郁癥患者年齡越來越小。人民日報發布的《2022年國民抑郁癥藍皮書》顯示,中國18歲以下抑郁癥患者占抑郁癥患者總人數超過30%,50%的抑郁癥患者為在校學生,41%的患者曾因抑郁休學。青少年抑郁癥已成為我國一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需要有效干預和及時調整。

隨著腦機接口、AI大模型等技術的發展,如何利用人工智能開展精神心理研究,促進新型技術的臨床轉化應用,推動人工智能在心理健康診斷和治療方面的發展備受關注。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院長、國家精神疾病醫學中心主任趙敏教授表示,心理健康問題在全球范圍內日益嚴峻,新一代人工智能及AI大型語言模型與精神疾病問診有著天然的結合點,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和天橋腦科學研究院人工智能與精神健康前沿實驗室正在開展重點項目攻關,并與全球AI及精神健康領域科學家進行跨學科交流。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已經在使用大模型嘗試做抑郁癥患者的語言語音分析。此外,在情感腦機接口方面,上海交大、天津大學對抑郁癥的評估和診斷,瑞金醫院對難治性抑郁癥的神經調控都取得一定的進展。

今年6月,天津師范大學“認知與情感計算”跨學科融合創新團隊通過“人工智能+心理”,為青少年定制了精準化的心理健康評估、診斷、分析、干預解決方案,系列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神經網絡》和《信息融合》上。

天津市學生心理健康與智能評估重點實驗室主任、天津師范大學副校長白學軍教授介紹稱,抑郁癥的早期篩查和精確診斷涉及神經科學、心理學、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能等多學科交叉融合與協同合作,需要匯集各專業優勢,集中力量對心理健康中的實際科學問題和關鍵瓶頸技術進行突破和創新。

另有公開信息顯示,已有國內公司推出自主研發的多模態抑郁癥評估原型機和數據采集系統,并在國內三甲醫院精神科完成部署,實現了數千人次患者抑郁狀態評估與健康受試者的多模態數據采集。人們只需要帶上一個外接腦電帽,經過算法處理,2分鐘就能生成一份抑郁狀態報告,可以量化受試者罹患抑郁和焦慮的風險。

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呂寶糧表示,抑郁癥患者的情緒反饋和普通人是不同的。過去,通過量表測量時,被測者可能會隱瞞自己的真實感受,但現在有了一套腦電采集系統,它就好比“情緒X光機”,很難有人能逃出它的”火眼金睛”。

上海交通大學與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雙聘專家林關寧教授長期從事精神病學方向的人工智能及大數據研究,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大型語言模型在精神病學中確實是有巨大的潛力,尤其是在診斷、治療溝通和個性化患者護理方面有很大的應用前景。AI大模型能分析和處理大量的醫療數據,幫助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并通過生成類人文本來增強治療對話和患者支持。”

盡管有巨大潛力,但林關寧表示,大模型在臨床應用中仍然存在不少挑戰,比如基于靜態數據集訓練,難以反映最新的醫學知識,存在生成虛假信息的風險,輸出的穩定性和可重復性問題,以及在情感理解和同理心方面的不足等。

“大模型的好處是能夠把精神疾病的醫囑,入院出院病歷,查房記錄等文書類數據,可以非常好地進行全面處理分析,但在多模態數據、影像和分子等融合方面,對疾病的分析能力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林關寧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原題:18歲以下抑郁癥患者占比超三成,人工智能如何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