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黄又粗暴的纯肉视频,做暖暖视频大全高清,成人啪精品视频网站,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

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最新報道

短視頻販賣焦慮!假期應讓孩子調節身心,家長別被教育誤區牽著走

發布時間:2024-08-06 09:32:39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馬丹 王蔚

酷熱難耐的暑假里,不少家長的焦慮指數也居高不下。“一年級的暑假最可怕,兩個月會讓學習成績天差地別”“三年級的暑假最可怕,它是重要的分水嶺,如果你不做這步,你的孩子就會落后”“準高中生別再玩,高一上學期就決定孩子未來”……一組“暑假最可怕”截圖在各社交平臺傳播,不斷攪動著家長的情緒。本該是調節身心的暑假,家長們對孩子學業的關注卻達到頂峰。

記者調查發現,在短視頻平臺“販賣焦慮”的視頻大火,從幼小銜接、小升初到初升高,幾乎覆蓋了每一個年級——在短視頻博主口中,每一個學期的暑假都是“逆襲”的關鍵節點。專家們提醒,信息時代,家庭正在面臨育兒焦慮的新困境,暑假應該成為家庭教育最佳期,而非“第三學期”。

“暑假關鍵期”催化家長焦慮

暑假一到,一些“資深老師”“牛娃家長”就在短視頻里炮制焦慮,煞有介事地提醒家長:不同年級都是“分水嶺”,是拉開差距的關鍵。隨后,這些“老師”就開始售書、賣課。記者隨機翻開一條“分水嶺”的短視頻,屏幕中的“老師”眉頭微蹙、情緒激動,額頭上還彈著大字:“成績想要翻盤,三年級暑假要這樣做”。在這位“老師”的觀點里,三年級升四年級的暑假是否成功,最終甚至會反映孩子“小學成績好不好”。除了各個學齡段的“暑假關鍵期”,“語文是分水嶺”“奧數是敲門磚”“英語要提前學”……各個科目都成了博主們口中的“兵家必爭之地”。然而,當視頻快結束時,博主大多都會給出購書、購課建議。面對一則則“暑假最可怕”教育類短視頻,家長們頭腦一熱報課、買書,給孩子暑假“加量”的不在少數。

“這些‘可怕體’的短視頻,看上去是在為孩子的學業擔心、替學生規劃暑假,實際上,都是通過一些夸張的語言刺激家長,從而提高博主的收益,‘收割’家長們的錢包。”虹口區教育學院家庭教育德研員徐娟說,信息化時代,家長們或許不再“照書養”,但多少都會參與“網絡育兒”,比如,一打開社交媒體,算法就會給家長推送諸如“20天養成孩子的一個習慣”等育兒視頻。“一方面,當教育信息被濃縮在幾分鐘的視頻中時,很容易吸引家長的關注,然而,這種碎片化的閱讀方式卻容易讓家長陷入焦慮和矛盾。另一方面,一些網絡博主的育兒觀點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往往過于片面,甚至有一些錯誤之處。家長僅僅學習這些方法,并不能真正解決育兒中的問題。”

“這種網絡育兒引發的焦慮對家長和孩子都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家長們在焦慮的情緒下,可能會過度干預孩子的成長,給孩子帶來過多的壓力;孩子們也可能感受到家長的焦慮,從而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為了應對網絡育兒引發的焦慮,家長們需要保持理性和冷靜。首先,要認識到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沒有一種育兒方法適用于所有孩子。家長應該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和需求,選擇合適的育兒方式。其次,家長們可以多參考一些權威的育兒書籍和專家的建議,深入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樹立正確的育兒觀念。此外,家長之間可以交流和分享,互相學習和借鑒經驗,共同應對育兒中的挑戰。”徐娟說。

“內卷”和“躺平”兩極分化嚴重

每周2節小奧培訓、3節線上英文課、4次體育活動、1次鋼琴課、每日閱讀打卡……二年級小女孩舒舒的暑假被七八門課外班填得滿滿當當。“為什么暑假了還要上那么多的課?”舒舒發出了抗議。為了安撫她,媽媽允諾帶她到蘇浙滬短途旅行四五天。記者調查發現,像舒舒這樣暑假里學科安排滿滿當當的孩子不在少數,甚至有了低齡化趨勢。

“內卷的家長可能會過度關注育兒信息和成功案例,認為只有通過不斷努力和競爭,才能讓孩子獲得成功,從而陷入內卷的狀態。而躺平的家長可能會覺得這些信息過于繁雜和壓力巨大,選擇放棄追求。”徐娟說,在家庭教育中,家長的教育理念和素養結構對孩子的成長有重要影響。“現代家長大致可分為三類:內卷家長、躺平家長和能與孩子建立良好親子關系的中間層家長。令人擔憂的是,兩極分化嚴重,中間層的家長并不多。”

“過度干涉的家長往往陷入內卷和控制的誤區。他們可能受到自身成長經歷、原生家庭等因素的影響,將自己的未完成愿望或價值觀投射到孩子身上,試圖控制孩子的一切。例如,有的家長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讓孩子的生活被學習填滿,孩子幾乎沒有休息和娛樂的時間。這種控制型的教育方式會導致親子沖突加劇,孩子隨著成長會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與家長的矛盾也會愈演愈烈。干涉太少的家長則容易走向另一個極端。他們美其名曰讓孩子自由發展,但在孩子的人生階段,未成年人需要家長的教育和及時引導。比如,有的孩子在家庭活動日時躺在地上耍脾氣撒潑打滾,而媽媽卻無視他。這樣的孩子會感覺不到家的支撐和安全感,這也將影響他們未來的生活和學習。”徐娟認為,現在的家長需要理解家庭教育的本質,重視親子關系的建立,雖然獲取育兒信息的渠道很多,各種育兒博主層出不窮,但家長不能僅僅學方法,而應從這些信息中實現自我理念的改變,最終創造適合自己家庭的方法,“親子閱讀是建立親子溝通的好方法之一,一本好書適合男女老少,其中蘊含著豐富的人生意味。閱讀過程中,孩子可以通過心理投射表達自己的想法,家長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從而拉近親子關系。此外,社會生活和情感能力對孩子的成長也非常重要。家長應有意識地帶孩子體驗社會生活,如參觀三館一校等,讓孩子在社會生活中成長。同時,對于社會中的正面和負面新聞,家長要及時引導孩子正確看待,通過這些事件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家庭教育時間或被反復拉長

建設更多家門口的好學校,讓孩子們都能就近入學,這已經成了我國義務教育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政策。但總有家長“不死心”,怕孩子進了“菜小”“菜中”會輸在起跑線上。一些自媒體為了吸引眼球、獲取流量,不惜炮制擇校焦慮,也給家長們帶來了不必要的困擾和壓力,比如,通過夸大學校之間的差距,宣傳所謂的“名校”優勢,營造出一種孩子必須進入“名校”才能有好未來的氛圍,甚至還會列舉一些牛娃的案例,暗示他們的成功與就讀學校有直接關系,從而讓家長們認為只有選擇“名校”,孩子才能有更好的發展機會。

上海終身教育研究會成人繼續教育專委會副主任魏志慧現身說法:“我的孩子一直在‘菜小’和‘菜中’讀書,感覺特別‘生態’。離家近非常重要,我們家小朋友五年級開始自己走路上下學,順便鍛煉了身體。另外,家門口學校師資也很不錯。一直到初二,孩子都是很快做完作業,我的任務就是帶他出去玩。他有自己的時間安排,業余時間可以閱讀、畫畫、自由自在地玩。我認為,家庭教育要抓大放小,小學階段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學習,比如閱讀能力、書寫能力、觀察能力、思考能力、表達能力。升高中時,我們孩子是名額到校,非常順利進入了示范性高中。”

不僅如此,家庭教育的時間也在被反復拉長。“過去的觀念是家長把孩子送進大學就行了,現在看起來遠遠不夠。”上海體育大學心理學教授賀嶺峰說,孩子大學畢業后找工作難,這是現在許多家庭面臨的一個新問題,家庭教育的鏈條將會變得特別長,不是18歲把孩子送進大學就不管了。

相關鏈接:

過度保護幼兒觸覺發育或有失誤——孩子觸摸和感受世界的機會減少了

信息時代的育兒困局也在向低齡延伸。許多家長過度關注育兒信息,卻可能在無意中耽誤了幼兒的觸覺發育。為了博眼球、引流量,短視頻博主很“樂意”播放甚至“偽造”孩童的意外傷害視頻,這些視頻的傳播會讓家長對孩子過度保護。一些家長擔心孩子受傷或接觸到不干凈的東西,于是給孩子穿過多衣服,使用嬰兒車等,減少了孩子用身體去觸摸和感受世界的機會。另一些家長則忽略了孩子自然發展的需求,比如,過度追求知識學習,忽視孩子的感官體驗,而依賴電子產品的使用,也減少了孩子與實際物體接觸的時間。

在日前由上海市終身教育研究會、上海開放大學工會聯合主辦了一場“AI時代,如何養娃”的主題分享會上,賀嶺峰教授直言,很多家長在寶寶的觸覺發育上存在失誤。“最近幾年,我們發現不少家長給孩子穿了太多衣服,給孩子用了嬰兒車。孩子應該用自己的身體去摸爬滾打,去玩泥巴、玩草、玩蟲子。但是,很多寶寶發育遇到的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觸覺發育明顯不足。有人說,根據一個孩子4歲時的手指靈活性,可大致預測他14歲時的數學和物理成績。然而,現在6歲之前的孩子用身體感受世界的程度是嚴重不足的,待在一個極其狹小、刺激特別單調的空間里,玩的所有東西都是光滑的、圓潤的,沒有尖銳的、粗糙的、寒冷的、黏濕的東西,他們的神經元接受不到刺激,大腦無法形成相應的突觸連接,這對孩子的發育非常不利。”(新民晚報記者馬丹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