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黄又粗暴的纯肉视频,做暖暖视频大全高清,成人啪精品视频网站,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

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熱點觀察

拿得起放不下,影響大腦和社交 短視頻上癮怎么破?

發布時間:2024-06-18 14:30:18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田雅婷

短視頻又被“錘”!

近日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八成的受訪者表示喜歡刷短視頻,且受訪者年齡段越低,刷短視頻興趣越高;近七成受訪者感到自己過度刷短視頻。

短視頻沉迷并不是新問題。近些年關于青少年沉迷短視頻的話題,一直受到關注,雖然一些平臺推行了防沉迷模式,但從實際效果看,似乎至今未有真正可行的解決方法。

對處于成長階段的青少年而言,輕松有趣的短視頻背后究竟藏著多少隱患?有專家指出,不必說長期、大量觀看短視頻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光是短視頻富含的“情緒價值”,就好比糖一樣,讓你甜在一時,卻可能苦在長遠。

短視頻,為何越刷越上頭

“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開始刷,晚上睡覺后還偷偷蒙被子里刷,吃飯、上廁所甚至洗澡都要開著。”提起短視頻,北京的劉女士止不住地抱怨,“尤其是一些短視頻App的沉浸式界面,讓孩子看不到手機狀態欄的時間,刷起來沒完沒了。”

大人小孩機不離手,短視頻,為何讓人越刷越上頭?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功能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倪端宇說,這主要和大腦機制有關。

“短視頻能夠激活大腦內的獎賞系統并引起多巴胺的分泌,這是一種興奮性神經遞質,會讓人產生愉悅的體驗。”倪端宇解釋道,大腦中的這種愉悅回路是人類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發展出來的,是對有利于生存的良性行為的獎勵。

“當某件事能夠帶來愉悅感時,我們會自然而然地想要再做一次;愉悅回路的刺激越強,獎勵就越大,這種模式在大腦中留下的印象也就越深刻,同時意味著,我們對這個行為上癮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倪端宇說。

短視頻正是在通過精妙的設計來激活愉悅腦回路。

“短視頻會想方設法在第一秒就牢牢抓住觀眾的眼球,讓人產生快感;隨后,再通過頻繁變化的畫面不斷地制造刺激,誘使人沉溺其中。”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心理精神科副主任醫師李一花解釋說。

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刷得停不下來的原因。

“就像在拆一個個‘視頻盲盒’。”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主任醫師姚貴忠說,在點開觀看之前,沒有人知曉下一個視頻的內容,這會使人產生一種不確定性。“而在觀看之后,不確定性隨之消除,好奇心得到滿足,我們即使對視頻內容本身并不感興趣,但是在不斷重復的上滑過程中,就已經能夠感到愉快。”

刷久了,會不會讓腦袋變笨

學習效率越來越低,變得難以集中?說好的早睡呢?怎么刷著刷著天就亮了?

這是不是你生活的真實寫照?一刷短視頻根本停不下來,采訪中,不少人感嘆:慢慢地發現自己注意力不集中,思維變得緩慢了,記憶力減退了……就好像短視頻讓腦袋變笨了一樣。

真的如此嗎?

“青少年正處于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大量的神經細胞會建立起連接和神經通路。”倪端宇告訴記者,在之后不斷的修整過程中,根據“用進廢退”原則,經常使用的神經通路得到鞏固,不常用的則會逐漸消失。如果青少年總是沉迷于短視頻無法自拔,那么與之相關的通路就會被加強,從而改變大腦的結構和功能,創造力、感知力、思維模式等都可能受到影響。

“而碎片化、快節奏和即時滿足是短視頻的突出特點,這種媒介環境并不利于持續專注于某一個主題或任務。”倪端宇說,“長期沉溺其中,大腦會逐漸習慣于接受快速變化的刺激,可能導致青少年注意力分散、難以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學習。”相較于閱讀、推理、寫作、書畫等活動,觀看短視頻帶來的愉悅是更快、更直接的,但也可能只是短暫的、虛無的。

受到影響的不僅有大腦,其他身體器官也可能會跟著“遭殃”。

李一花說,“青少年長時間盯著電子屏幕,容易導致眼睛疲勞、干澀和視力下降。近年來,干眼癥逐漸低齡化,在青少年中的發病率較高,這和不健康的用眼習慣緊密相關。”與此同時,青少年在刷短視頻時,如果長時間佩戴耳機,并且音量設置得過大,會直接刺激耳蝸里的毛細胞,對聽力造成不可逆的損害。“觀看短視頻還讓很多青少年變成了‘低頭黨’。”李一花補充道,“這可能導致他們形成不良的坐姿習慣,如彎腰駝背等。不僅影響骨骼的正常發育,還會對脊柱造成損傷。”

在社交方面,短視頻沉迷帶給青少年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小覷。

姚貴忠說,“過度沉迷于短視頻、花費大量時間在網絡上,現實生活中面對面交流就會減少。久而久之,人們可能會逐漸喪失對現實世界的興趣,變得孤僻、內向,甚至出現社交障礙,難以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姚貴忠介紹,青少年的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尚未發育成熟,可能無法對自己的行為有很好的預測能力和控制能力,面對短視頻的誘惑,就更容易迷失自我。

“這并不是異常,更不是‘病’,而是這一年齡階段本身就具有的特點,我們應該理性看待、正確引導。”姚貴忠特別提醒道。

循序漸進系統“脫敏”

“管還是不管”,時常讓劉女士陷入兩難。

“我已經數不清多少次要求孩子刪除這些短視頻App了。”劉女士向記者反映,短視頻防沉迷模式上線前,自己經常要和孩子陷入“刪除安裝”拉鋸戰,幾次下來,自己身心俱疲,跟孩子間的感情也大受影響。“孩子總覺得我管得嚴,說不了解這些視頻的話題,擔心自己在學校里沒朋友。”

“家長判斷是否沉迷,時間長短很重要。”李一花介紹,根據我國2008年頒布的《網絡成癮臨床診斷標準》,每天上網超過6小時,且符合一定條件連續超過3個月,即可被視為網絡成癮。

“無法自我控制和影響其他活動也是短視頻沉迷的兩個突出表現。”倪端宇告訴記者,很多青少年能夠意識到自己沉溺于短視頻的時間過長,還會因此感到后悔和自責,但是沒辦法及時停止,反而越陷越深。

“當出現對別的事物興趣減少,甚至不能正常吃飯、睡覺和學習等情況,就要引起警惕了。”倪端宇說。

究竟該如何預防青少年在不知不覺中一步步走向沉迷?

“一些青少年之所以會傾注大量時間和精力在短視頻上,是因為缺少其他選擇。從這個角度看,需要在現實生活中尋找替代性活動來滿足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從而轉移其注意力。”姚貴忠告訴記者,這既包括探索和培養多種興趣愛好,例如閱讀書籍、戶外運動、繪畫等;也包括設定明確的目標和計劃,確保有其他的重要事項需要關注和處理;還可以和身邊的家人、朋友等多交流,從社會互動中獲得快樂和滿足感。

“當青少年能夠從真實生活中感受到愛、歸屬和自我價值時,自然不會被困于虛擬世界中。”姚貴忠說。

“一旦發現短視頻沉迷問題較為嚴重,除了上述方法,還可以采用‘溫水煮青蛙’式的系統脫敏療法。”倪端宇舉例,假如青少年每天花費5小時在觀看短視頻上,那么在剛開始采用脫敏治療時,可以先將時長減少至每天4小時;如果能夠做到,就要給予其一定的獎勵,以增強自信心和成就感。逐漸適應后,再以同樣的方式進一步減少觀看次數和時間,直至達到最終目標。

在此過程中,青少年的監護人發揮著重要的引導和監督作用。

李一花特別提到,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并非一蹴而就。“一旦家長試圖強制收掉手機或者讓孩子立刻停止觀看任何短視頻,青少年的大腦就會進入多巴胺赤字狀態,巨大的落差可能會導致情緒波動甚至更加沖動的行為。不但無法有效戒斷短視頻,還可能影響親子關系,甚至讓青少年出現叛逆傾向。”

“當然,短視頻也并非洪水猛獸,不必妖魔化它。”在姚貴忠看來,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一種新興媒介,短視頻正在以不可阻擋之勢走進孩子們的生活,有人從中找到了豐富和提升自我的途徑,也有人在閃爍的虛擬幻境中逐漸迷失方向。

不可否認,在短視頻平臺中,淺顯易懂、新穎有趣的科普視頻也越來越受到青少年青睞。

“這些短視頻通過圖像、聲音、文字等多種元素進行信息傳達,使得抽象的概念和知識具體化和可視化,方便青少年理解和記憶,能夠激發學習興趣、開拓視野,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學習內容。”李一花說。

對此,倪端宇表示認同,“應該辯證看待短視頻產生的影響,綜合考慮其正面作用和潛在風險,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引導和監督。這樣才能讓青少年在享受短視頻帶來的樂趣時,保持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

(光明日報記者 田雅婷 通訊員 韓一銘)